Joe:「這波疫情,台灣人應該很多失業了,其實政府應該像美國那樣,直接以家庭為基礎單位去做加減,每戶家庭發數萬元現金,而且應該多次撒錢,撐到疫苗進來以後,民眾去進行餐飲娛樂民間消費,美國今年的零售銷售和民間消費,因為紓困的火力支援,效果非常好,要讓社會中產階級和底層的人,至少先撐過經濟難關,民間消費有回溫,這些補助都變成相對小錢,這時候不該省小錢。」
本土疫情升溫,台灣經濟部目前盤點產業狀況,內需相關產業如餐飲受衝擊較大,行政院日前通過紓困振興預算草案,追加新台幣2100億元,整體預算上修至6300億元,期限延長至2022 年6月30日。目前立法院力拚31日三讀,若通過,將提供相關部會啟動產業紓困補助,初步傾向訂定補助資格為「單月」業績衰退達一定程度者。
由於全國疫情警戒為第三級,部分縣市陸續宣布餐飲業不得內用,對於內需相關行業造成嚴重衝擊,經濟部官員坦言,在這波急速升溫的疫情中,餐飲、零售、娛樂等商業服務業成為「重災區」,幾乎門可羅雀,因此這波補助對象將會以內需相關產業為主,相關細節尚未定案,仍在討論中。
預算規模牽動補助範圍,官員指出,不僅是餐飲零售受衝擊,交通部主管的觀光、運輸等產業同樣慘澹,下週將與其他部會協商紓困振興預算資源如何分配,另外,先前經濟部已針對會展業與製造業提供紓困補助,官員表示,全球疫情尚未解除,會展活動無法舉行,持續提供薪資與營運補貼,補助每名正式員工補貼4成薪資,最高每人每月2萬元。
至於製造業,去年疫情爆發初始,許多廠商哀鴻遍野,補助金額一度不足而提早結束申請,不過官員指出,今年狀況與去年不同,盤點一輪下來,目前國際需求仍旺,廠商生產穩定,訂單未受影響。
https://ctee.com.tw/news/policy/463880.html